白石山的主要景觀

●白石山觀佛光:
白石山最高峰白石頂,每年夏季出現佛光的機會較多。“佛光”出現要求的條件比較苛刻,要求人所處的位置正好略高于云霧,又正好有太陽將人體的影子投射到云霧上,這樣便可看到在人影的頭部罩著一個七彩光環,正象佛教彩繪中佛頂的光環,光環隨人的移動而移動,而且每個人只能看見自己的光環。
●白石山觀瀑布:
白石山降水較多,植被茂密,涵養水份較多,泉眼多出現于海拔1300米的高度范圍內,一路奔流而下,在花崗巖的峽谷中穿行,跳躍為瀑,留漣為潭,西麓和南麓的峽谷瀑布各具特色,以西麓十瀑布峽的雙龍瀑、飛龍瀑最為別致壯觀。
長城從白石山北側逶通過,長約4000米,大部分敵樓和墻體保存完好,是全國長城中保存比較完好的地段之一。“敵樓修在城墻外”是白石山長城的一“怪”,它反映了長城建筑因制宜的原則,只有實地觀照周圍情勢,方領會其用意。
●白石山觀奇石:
白石山之怪,或怪在其形,如坐佛石、象石、豬頭石、人頭石、蝸牛石、斷劍石、將軍石、,惟妙惟肖,妙趣橫生;或怪在其質,如饅頭石、千層石、龍壁石,不同石質,情態各異;或怪在其位,如懸石,遺孑崖壁一小坎上,半身在外,似大聲說話會被震掉。
●白石山觀云海:
“白石晴云”是淶源古十二美景之首,意思是說即使是晴天,白石山巔也會有云盤繞,白石山多云霧是由白石山特殊的地質結構決定的??諝獠粩嗌仙⒂兴畾獠粩嘌a充是形成云霧的條件。東南暖濕氣流遇白石山爬升冷凝,并被攔貯在重巒疊嶂、溪瀑眾多,水汽不斷得到補充,從而極易形成云霧。“白石山峰云組合,是淶源的第一大美景。其實從北麓看白石山頂有云盤繞時,往往南麓已是云霧堆積一片茫然了。因北來的氣流往往占優勢,白石山南的云霧難以越過山脊,往往在山頂上盤旋涌動。
云霧在白石山南麓形成后,在東南風的推動下試圖越過山脊,冷、暖氣流往往在晴云峰一線交鋒。隨著冷、暖氣流強弱的變化,云霧時升時降,時進時退,聚如幔卷,散如蝶飛,奇峰忽隱忽現。尤其是當冷、暖氣流強弱相當時,在山脊上方相互膠著,云頭壁立,一邊陰暗如晦,一邊艷陽當空,一線兩重天。”風云際會議“為白石山一大奇觀。
●白石山觀云霧勝境:
白石山之景,晴不如雨,雨不如霧,霧不如云。而云霧勝境當屬雨后初霽:溝谷之中生出縷縷煙云,相繼而行,裊裊上升,漸漸凝聚,成團成片,接著迅速彌漫,如萬床棉絮,將谷壑填平,巨巖似浮島,奇峰若仙山。其上天宇曠然,蔚藍一色。
●白石山觀白石
白石山因山多白石而得名。白石山的白石是如何形在的呢?巖漿侵入運動時,炙熱的巖漿燒烤白云巖,使用白云巖發生重結晶等熱變質,變成了晶粒均勻的潔白的大理石。但白石山頂部因距巖漿較遠,炎候不夠,雖了發生了熱變質,但未形成純大理巖,仍為層層疊疊的白云巖貌。
●白石山觀林海:
白石山植被森林覆蓋率達12%,有鬼箭錦雞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。植被多呈垂直分布,分布在海拔1500――2000米之間的大片紅樺林,樹干深紅,挺拔修長,翠蓋遮天,如紅妝出浴,極具觀賞價值。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華北豹及大量的山羊、獾、狍、錦雞、山兔等在這里出沒。
白石山觀長城:
山北麓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白石山長城,是長城中保存最完好的一段之一,毛感知切筑的墻體顯現著歲月的滄桑。